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个可用的锂碳氧化物电池(以下简称为Li-CO2电池)。新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理论上可达1876Wh/kg,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7倍,可以帮助纯电动车型大大增加续航能力。
日前,有外媒报道,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博世推出了一项新型半导体技术。该技术可在电动车发生事故后,利用微型芯片切断电源防止车内人员触电以及防止车辆发生爆炸。据悉,这类微型芯片能够令电池电路在不足一秒内断电,确保现场急救人员和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日前Aptera Motors公司发布了一项太阳能汽车技术,它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车辆提供约64公里的电能动力,免去了车主为电动车充电的烦恼。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第一块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
1987年12月,本钢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研制成功国内最早的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
世纪金光开发出1200V/600A大功率碳化硅模块产品 助力整车轻量化
近日,记者从区内企业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金光”)获悉,其成功开发出规格为1200V/600A的大功率碳化硅模块产品,成为国内首个大功率碳化硅模块,将应用到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上,助力整车轻量化。
青铜剑科技发布全碳化硅器件解决方案 提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性能
在青铜剑科技十周年庆典活动上,青铜剑科技、基本半导体联合发布了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全碳化硅器件解决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1200V碳化硅MOSFET芯片及车规级功率模块封装,配合稳定可靠的碳化硅门极驱动器,将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部件性能。
Recent Applicaitions of Lightweight Technology on China Carbody
Recent Applicaitions of Lightweight Technology on China Carbody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准,与碳材料复合后循环1000次的容量仍有2000mAh/g,为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CS Nano上。
三菱化学公司宣布,计划在意大利启动其欧洲的碳纤维片状模塑料(SMC)生产设施。这一计划于2020年9月开始投产的新工厂毗邻C.P.C. SRL(简称“CPC”)基地,三菱化学在此拥有44%的股权。
走进广汽研究院--2019 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巡展活动圆满落幕!
走进广汽研究院--2019 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巡展活动圆满落幕!
QCAnalytix是一种在线质量控制系统,旨在确保复合工业材料和产品的强度和可靠性。
“如何对汽车车身零部件进行选材”是主机厂和钢铁厂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此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容易又复杂”。
如果你喜欢运动型驾驶,又不喜欢长时间为汽车充电,那么保时捷Taycan车型可能适合你,因为该车型无需4分钟就可以充满电,而且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100km。当然,电动汽车车主都希望可以采用高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为汽车充电。
据外媒报道,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宣布其已研发出一个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机(FC 发电机),利用配备在丰田Mirai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车型上的燃料电池系统(FC系统)而制成。目前,FC发电机已经安装在爱知县丰田市的丰田Honsha工厂内,而且已经开始接受验证测试。
埃尔泰克先进材料集团近日宣布,以公司核心技术之一——热塑性挤出技术为基础,投资建造了一台全新的大规模增材制造(LSAM)3D打印设备。
Tepex是朗盛特种化学品公司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系列。因其能在一系列碰撞中满足严格的条件,Tepex在轻量化应用中有使用在汽车结构部件中的潜力。其中一个例子是为保时捷3D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开发的轻质A柱。它被设想用于敞篷车和敞篷跑车中,并且首次在保时捷911 敞篷版中使用。
据外媒报道,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拥有几个关键的表征参数,包括电压、温度和变化状态(SOC)。由于电池的故障与此类参数的异常波动有关,能够有效地预测此类参数对于长期确保电动汽车安全、可靠地运行至关重要。
热塑性复合材料车门模块集成车窗玻璃升降器、扬声器、线束总成、传感器、车门内饰板支架及门锁等部件于一体。与普通塑料门模块相比,该车门模块基板采用连续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具备诸多优势。
日前,大众汽车表示,已经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开设了一条动力电池试验生产线,大约有300名专家参与了开发,这被看作是大众进军电动车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未来,大众将在这里与瑞典初创公司NorthVolt建立一个完整的电池制造工厂。
近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HC)上,华为展示了一系列与汽车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涉及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等众多领域。其中,尤以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最令人关注。据华为方面介绍,今年下半年,搭载华为ADS的奥迪车队已逐步规模化路测,车队规模大约数十辆。
在自动驾驶研发的进程中,远程监控及控制尤为重要,但这些功能目前只能通过独立的系统或依赖于具体的车辆平台实现。针对这一需求,舍弗勒旗下XTRONIC公司开发了创新的数字化控制单元,将安全、监控、操作及舒适等功能集成到一个单独的系统中。
科莱恩正在按照6月底宣布的计划采取行动,通过推出新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塑料污染的挑战,以期通过“协作交响乐”(Symphony of Collaboration)计划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塑料行业。
新技术 齐聚前行丨直击2019(第十三届)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ALCE)发布会亮点
2019年9月18日,2019(第十三届)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ALCE)在扬州成功召开,作为行业领先的交流平台,汽车轻量化大会将继续致力于挖掘潜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参会嘉宾赢得更多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市场机遇。
【Award winners】China Lightweight Car Body Conference 2019
On September 20th, the three-day 2019 (13th) Automotive Lightweight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ALCE) came to an end, and the 7th China Lightweight Body Conference, which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industry, also came to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作为国内顶尖水平的轻量化车身会议,2019(第七届)中国轻量化车身会议在2019第十三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同期盛大开启。本届活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国汽(北京)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昔日在车企眼中可以解决排放要求与动力需求之间矛盾的传统涡轮增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近日,涡轮增压供应商盖瑞特首次公开其第一代电动增压器,在不牺牲用户对发动机性能的高要求下,还能帮助整车厂满足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
日前,巴斯夫将一种新型材料Elastolit? 8819首次应用于高端车型的零部件上,并实现批量生产。与传统的材料工艺相比,此种新工艺在大幅减轻零部件重量的同时,还能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汽车燃油消耗。
针对近期戴姆勒暂定燃油发动机研发的报道,戴姆勒发布声明称,戴姆勒没有?作出退出燃油?发动机研发的?决定,最新一代“FAME”发?动机最近已?应用于整个产?品阵容中,未来将按计划通过更多创新、高效的发动机型号不断扩大。